您的位置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深入震东集中安置区 见证“小梁送工”架起就业“暖心桥”

清晨微光初现,广西南宁隆安县“小梁送工”零工市场门前已人影攒动。北京科技大学鹿贝柯“鹿跃振东”实践小队成员们屏息凝神,目睹了“小梁送工&rdqu…

清晨微光初现,广西南宁隆安县“小梁送工”零工市场门前已人影攒动。北京科技大学鹿贝柯“鹿跃振东”实践小队成员们屏息凝神,目睹了“小梁送工”就业服务点名的真实一幕:务工者有序登车,满载希望驶向工厂与田间——这生动场景成为小队调研“小梁送工”就业服务模式的珍贵起点。

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于2018年建成安置房43栋5847套,下辖和鑫佳园、昌泰茗城、东森悦府3个安置小区,是广西大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之一,共承载着2.4万搬迁群众对稳定就业、融入新生活的深切期盼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好日子是干出来的”。震东集中安置区牢记总书记“稳得住、有就业,逐步能致富”嘱托,于2019年建设了震东安置区就业服务站,成立有就业服务团队,针对安置区年龄在45周岁左右、无技能、进厂难、找工难的无稳定就业群体,探索实施了“企业派单、居民点单、社区送单”的就业服务做法,并亲切命名为“小梁送工”。

近日,实践小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既要‘身入’基层,更要‘心到’基层”的殷殷嘱托,我们跟随安置区居民们,乘坐送工专列来到丁当英敏夏枣基地,体验送工居民一天的工作。

通过调研采访,我们被一组组数据所震撼,自2020年3月至2025年7月,“小梁送工”服务站累计送工18.1万人次,帮助搬迁务工居民平均日增收100—300元,累计总收入约2420万元。其中2025年1月以来累计送工2.58万人次,为群众实现增收约310万元。

如今,“小梁送工”模式更是形成了“三个一”工作机制,一是搭建一个服务平台,实现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。依托“小梁送工”就业服务站,搭建“企业灵活用工、群众灵活务工”对应衔接的服务平台。开发智能服务APP,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、职业介绍、职业培训、用工发布服务,为县内外企业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。二是建设一个就业市场,实现用工务工有“桥梁”。依托“小梁送工”就业服务站,主动对接县内企业、农业基地、合作组织用工需求,接受群众点工务工,实现群众灵活务工和企业灵活用工有效匹配。同时,同步进行即时用工、即时培训,把就业服务站建设成为就业人员集散地、企业灵活用工的就业市场。三是建起一个送工中心,实现用工务工“点对点”。依托“小梁送工”服务站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的方式,每天根据企业基地用工需求和报名务工情况,对接租定车辆,第二天将务工人员“点对点”送到企业基地务工。同时,针对有就业意愿又不能离家的留守妇女、残疾人、老年人等群体,“小梁送工”团队还引进企业开设居家手工计件类工作,如串花、电子产品、假发制作等,通过上门送件、上门收件、现场结单等方式,帮助特殊群体在家中实现就业增收。

“小梁送工”模式以真诚与实效,在搬迁群众与就业机会间架设起一座坚实可靠的“暖心桥”。其从社区土壤中生长出的创新实践,为破解重点群体就业难题提供了宝贵的“隆安经验”。鹿跃振东实践小队此行,不仅记录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篇章,更在行走中深切体悟到青年学子扎根大地、服务社会的时代责任。我们将持续关注此类创新模式,汲取智慧,以青年视角为促进更充分、更高质量就业贡献北科力量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5743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